【2019.61】无主之作:和窃听风暴差了好几个致命伴旅

冯多纳斯马当年的第一部长片《窃听风暴》,惊为天人,是我认为一生中必看的电影之一。然后被好莱坞收编后,拍了一部由德普和朱莉主演的致命伴旅,翻拍自苏菲玛索的逃之夭夭,平庸的令人发指,而在当时这么两个气场强大的男女主演,居然没有任何一点的火花,又令人失望至极。但就如我每次都会对拍出了霸王别姬的陈凯歌有所期待,我仍然早早的将这部《无主之作》列入了我的年度必看名单。

 

比起前作来说,重回德国创作背景的多纳斯马显得自如了许多,但相比起其长篇处女作来说,那还是要差了很多的,也可能是导演因为这个题材而故意为之,这点我后面会说一些我的看法。

 

影片以德国当代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的生平经历为蓝本,完成了一部类自传的电影。但需要首先知道的是,这部影片,并不为故事原型格哈德里希特所承认,认为电影侮辱并曲解了自己的经历。

 

影片大致可以很工整的分为三部分,几乎没有电影语言方面的炫技和描摹,导致你甚至可以把它当成一部三集连看的剧。第一部分讲述了艺术家在年幼时的艺术启蒙,为他日后的艺术理念埋下的伏笔以及影片的故事主线,他的小姨被认作为精神病被他未来的岳父亲手送进了集中营,并在集中营中被送进毒气室死亡。第二部分,则是二战结束后,艺术家身处在苏联控制下的东德地区,他展示出了他的绘画技巧,并在东德社会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名望,和他的妻子相识,他的岳父在已知他身份的情况下,不惜将自己的女儿绝育以保证不会有不健康的后代出现。

第三部分,也是我重点想说的部分,是他不满足于每日创作被限制好的创作主题,每天表达集体主义,而与妻子一起逃到西德,并在杜塞尔多夫经历过模仿,奇技淫巧等诸多步骤后,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内核的故事。

 

影片的故事主线一直给观众一种错觉,导演也仿佛在故意的引导观众,让我们一度以为随着男主的创作的完成,将会有发现真相的剧情出现。但是最后,并没有。这种表现形式,说不上好坏,好的地方是可以凭借这一点,让本来就略显松散的节奏推进有了一些抓头,让观众可以得以跟的上故事的发展,坏的地方在于有一些戏弄观众,且让纳粹医生在画作前失神奔逃,难免有给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加了一些表达之嫌。让导演在整部电影中想一以贯之的“无主之作”的理念,到了这稍微有点掉价。

 

恰好,在这里说一下我所理解的无主之作的理念。导演在整部电影中鲜少电影语言,平白线性叙事,避免强化某种情感,避免审判罪恶使得这片子没有窃听风暴那种震彻你内心的力量,但我觉得有可能是导演的故意为之。因为导演,想呈现出无主之作的这种理念,避免对对象进行任何的加工表达,而像片中艺术家的艺术品一样,将真实的照片模糊化,不做任何表达的展现,如同片中所说,6个数字本身并无意义,当他是彩票号码之后有了意义。艺术品本身或许并无意义,当人们对他进行了解读和赋予了之后,才有了所谓的意义。当然,可以说我是过度解读,我总是觉得一个窃听风暴的导演应该会有这方面的考虑。也许,这样解读艺术会让艺术跌下神坛,但这是我理解的无主之作的含义。又或许,这部作品就像前几年的聚焦一样,宛如清冷的新闻特稿一样,不带任何持方的进行事件的展述。那新闻特稿可能就和里希特的照片绘画一样。里希特更胜出的是,他甚至不是充分展示对峙双方的观点,而是没有观点,没有表达,你看到照片绘画后,你内心涌上来的情感就是这种艺术品的表达。多纳斯马在整部电影中使用的风格和创作理念,也应该是这种,这是他高级的地方,但也使得作为一部电影的观赏性来说,略差,不太容易引发观众内心的情感,是属于看完之后得认真仔细的琢磨才能发现更多优点的电影,但如果不是多纳斯马的窃听风暴给我震撼太大的话,我是不会去仔细思索这部电影其中韵味的,这可能是会影响这部电影的关键因素。所以,7.9分吧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,后劲挺大的。


如果觉得我这个普通青年的文字还对你口味,观点又相近,那么请关注我的个人微信订阅号。

微信订阅号:逻辑可口电影 


评论(3)
热度(2)

© 逻辑可口电影 | Powered by LOFTER